孔府贡胶电话

新闻动态

【孔府贡胶】假期里去曲阜来一场文化之旅吧



四月底,乍暖还寒,远离高楼林立、车水马龙的城市,前往孔老夫子故里——曲阜走上一遭。
 

在这里,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空。时光静默流淌,唯恐惊扰了栖息于此两千五百多年的圣人之魂。 





一路的杨柳青青,繁花似锦,沿街鳞次栉比的灰白古建被衬得格外古朴雅致……循着圣人的足迹,


穿梭在春意盎然的曲阜老城。



 
 
曲阜,一座有仪式感的小城。
 

孔子几乎用一生的时间去推行周礼。人们提起中国,就会想到“礼仪之邦”。提起礼,就会想到孔子。
 

“千年礼乐归东鲁,万古衣冠拜素王。”
 

如今的曲阜依旧举行着“晨钟暮鼓”的仪式。


钟鸣,城门开启,万户活动,谓之“晨钟”;鼓响,城门关闭,实行宵禁,谓之“暮鼓”。


现在,这种仪式早已失去了城市管理的功能,成为一种欢迎游客的象征性活动。




 
每天上午8时,明故城晨钟开城仪式在万仞宫墙前开始,仪式融合了吉时晨钟、乐舞迎宾、嘉宾入城等传统项目。
 

在孔庙大成殿前,每天中午还有祭祀孔子的乐舞,亦称大成乐舞。


其乐、歌、舞都围绕“礼”而进行,要求“必丰、必洁、必恭、必敬”。



 
 
 
下午举行暮鼓关城仪式,鼓响十二声,司礼官宣布关闭城门,武士、官员、仪仗退回城内,大门徐徐关闭。


随着“咣”的一声,古城回归沉寂,恢复安详。

 


时序更替,物换星移。千年之前,是不是也有人驻足城墙之下,在这晨钟响起之时,遥想着千年之后的今天是何模样?





曲阜,一座谦卑的小城。




 
低矮,是曲阜古城给众人的第一印象。
 
 
据说这是因为孔庙内有一座宫殿式主体建筑——大成殿,殿高24.8米。


作为中国的“三大殿”之一,它与北京故宫的“太和殿”,泰山岱庙的“天贶殿”齐名。


孔子“集古圣先贤之大成”,是至高无上的圣人,




所以曲阜老城区内所有建筑高度均不超过孔庙大成殿,以示对孔老夫子的景仰。





 
 
细想来,小城的低矮,某种意义上也应和了孔老夫子“谦卑”的姿态。
 

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


孔子不仅在治学上虚怀若谷,勤奋好学,且在为人和治国上也倡导谦虚和“礼”。
 

在孔子研究院的展厅,一进门就能看到《孔子与四弟子》群像,场景正是缘自一则关于谦逊的典故。





 
 
孔子让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四弟子各言志向,


子路率尔而对曰:“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;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


孔子听了“哂之”(微微一笑),表示对他的批评。


孔子说:“治理国家要讲礼让,可是,子路说话却一点不谦让,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?”


 




 
展厅里关于“座右铭”的典故也很有趣。一日,孔子携众弟子参观鲁桓公的宗庙,各类器具琳琅满目。

其中,鲁桓公座位右边的一件器具吸引了众人目光。

这个类似圆锥形的器物,空的时候会倾倒,盛上一定量的水则中正屹立,装满水便会倾覆。

孔子由此悟出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的人生哲理。
 
这种谦卑的文化也滋润着曲阜人,他们大多谦和有礼,低调不张扬。
 




 


曲阜,一座古典儒雅的小城。




 

 
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。


如今,《论语》在曲阜依旧是百读不厌的经典。
 

无论是学校、宾馆酒店,还是街头巷尾,都处处张贴着《论语》里的经典名句。
 


三孔为历代尊孔崇儒的历史见证,也是这座低调小城里难得的“不低调”。
 

 

 
 
孔庙是后人为祭祀孔子而设。
 

孔庙建筑的中轴线对称布局,烘托出孔子的尊贵地位。


简朴典雅、庄重肃穆的建筑装饰,体现中庸、和谐、温良、敦厚之美。



 

孔府,又称“衍圣公府”,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。


府中“一贯堂”、“忠恕堂”、“安怀堂”等建筑名称也深深刻下了儒家思想的印记。
 

磨光的路面,风化剥离的古城墙,斑斓的雕梁画栋,有裂纹的石碑,


千年的古树,无一不诉说着这里悠长的历史,和穿越千古的先贤智慧。




 


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,前后延续使用约2500年,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。


置身孔林,墓冢累累,碑碣如林,石仪成群,古木参天。
 

走进“三孔”,就像走进了沧桑的历史。


 

曲阜,一座闲适的小城。
 

春暖古城,满城芳菲。
 

孔府的腊梅,大成路的白玉兰,孔林的二月兰,大同路的紫叶李,


沂河畔的杨柳,石门山的桃花,曲师大的樱花,还有孔子研究院大门两侧一树树的杏花。


恰逢其时,花开正好。




 
▲孔子研究院两侧的七十二课杏树,象征孔子的七十二弟子
 

杏树对于这座城,似乎有着特别的韵味。
 

相传孔子为了开办平民教育,曾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垒土筑坛,作为授课的讲坛。


他移来杏树栽在坛边,抚摸着杏树说:“杏树果实很多,象征着我的弟子能够满天下。


树杆挺拔直立,绝不旁逸斜出,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。果仁既可以食用,又能够入药治病,


预示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。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!”
 

此后,杏坛就成为孔子讲学的地方。



 
▲孔庙杏坛
 

在这座古城里,古树似乎处处可见。它们见证着朝代更迭,人世浮沉,从古至今,无声无息,默然生长。






从远处凝望,苍劲古拙的姿态震撼人心;近前用手指触摸凝结着千百年温度的老树皮,心瞬间沉了下来。




 

作为孔夫子的故乡,连街巷里的宾馆、小店的名字也起得颇为雅致——


“阙里宾舍”、“圣贤居”、“集雅山房”、“鹤汀汉服”,读来都是“口齿噙香”。
 

傍晚,一个人去古城的街头走一走。






 

街头亮起的灯笼和中国结样式的路灯并不耀眼,几位阿姨坐着马扎围在一起唠家常,没有了大城市的喧嚣,


这样一座小城令人心安。
 

“以礼化人、以乐和之。”孔子倡导仁爱、礼乐,终其一生追求的大概也就是人人心中的这份闲适与安宁吧。
 

春游正当时,不妨来曲阜走一遭。


 

栏目导航

联系我们

孔府贡胶

热线:400-063-1939

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文盛路6号蓼河古街C7号楼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关闭
二维码